发展中国特色医保,需把握好3个基本点
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障制度是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建立的,是既遵循现代社会保险发展客观规律,又更适合我国国情、特色鲜明的医保制度。实践证明,这个医保制度是正确的,是立得住、行得通、靠得住的;这个医保制度已经厚植于中国大地根深叶茂、硕果累累;这个医保制度受到全国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也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和信心,坚持在实践中,使之更加健全完善、更加成熟定型,使中国特色医保之路越走越宽广。
要使中国特色医保之路越走越宽广,需牢牢把握三个基本点,即知其由来、坚守本来、开创未来。
知其由来
首先,要知道中国特色医保制度是怎么建立起来的。这一点很重要。中国特色医保制度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的头脑中固有的,更不是从外国搬来的,而是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广大干部、群众、专家学者的集体智慧和艰辛付出,将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结合、“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步走出来的。知其由来,有三个重大事件要牢牢把握。
其一,“两江”试点的成功。1994年,国务院组织在江苏省镇江市、江西省九江市进行职工医保制度改革试点(称为“两江”试点),后期又进一步扩大试点,历时四年多。正值“两江”试点30周年,应重申其历史功绩和现实意义。
“两江”试点有其独特背景。彼时公费劳保医疗制度的弊端日渐凸显,不但覆盖面窄,单位负担和保障待遇苦乐不均,也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难以为继。同时,国企改革,数以千万计的下岗职工、退休人员的生活和医疗等面临困境。亟待找出一个办法破解难题,助力国企改革和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公费劳保医疗、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就成为必然选项。根据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保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等内容要求,国务院决定组织开展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为在全国建立职工医保制度探索实现形式和路径。
改革试点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量。一是如何将单位保障制度改革为社会化管理的医疗保险制度。二是如何打破过去公费劳保医疗“大锅饭”的模式,增强个人费用意识,控制浪费。三是如何与国家经济水平、企业和职工承受能力相适应,保障待遇既不能太高,又不能罔顾国家对计划经济时期职工(在低工资的情况下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特别是退休人员保障待遇的承诺。
由此三方面的考虑,“两江”试点主要在以下八个方面和环节,对医保制度政策框架进行了具体探索。一是如何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筹资机制和标准。二是如何确立统筹结合的政策模式,包括基金管理、保障责任、支付政策等。三是如何建立费用分担机制(筹资环节:单位与个人;支付环节:基金与个人)。四是如何根据“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确定保障范围和水平,以及起付线、封顶线、共付比例(线)的测算方法和具体标准。五是如何加强医疗服务管理,以遏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六是如何建立社会化管理的组织体系、经办管理规则和业务流程。七是如何建立对医保制度运行的评估体系。八是如何能够稳步实施,实现制度平稳转型,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上述八个方面的政策探索是构建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应当具备的基本要素及实施的关键环节。“两江”试点的成功,为1998年12月14日国务院作出在全国建立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提供了可靠的支撑;试点的成功,为在我国建立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蹚出了路子,也为建设中国特色的全民医保制度体系播下了种子。“两江”试点的主要贡献表现在制度、精神和医保发展治理方略等三个层面,因篇幅所限,此不再展开论述。
其二,1998年国务院44号文件的颁布。199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也被称为1998年国务院44号文件),在全国范围建立职工医保制度。这个文件的里程碑意义,在于标志着在我国实施了几十年的公费劳保医疗制度的终结,以及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医疗保险制度时代的启序。这个文件的经典效用,就是它既能管当时,又能管长远,经得起实践和时间的检验。现在实施的全民医保体系的各项制度,尽管政策、措施、标准、水平和管理方式等都较当时丰富了许多、提高了许多,然而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基本方针、制度架构和基本政策等诸多方面,就其底层逻辑而言,基本上还是沿用了1998年国务院44号文件确定的基本规则和政策框架。这足以说明1998年国务院44号文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制度影响力,也是中国特色医保制度反映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生动体现。
其三,形成了从梯次推进到系统集成的渐进式实施方略。这个方略的核心要义是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将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有机结合起来,一步一步往前走、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逐步走向统一规范、系统集成。实践证明,这个实施方略是积极慎重稳妥的。
以1998年国务院44号文件的颁布为标志,建构中国特色医保制度过程大体经过了八个步骤(阶段)。一是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1999年开始)。二是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2003年开始)。三是建立城乡居民社会医疗救助制度(2003年开始)。四是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07年开始)。五是建立城乡居民重特大疾病保险制度(简称大病保险,2012年开始)。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正式宣布,中国基本建立起全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六是健全完善全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重点是按照“六统一”的要求,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制度,2013年开始)。七是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2016年开始)。八是全面建设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多种医疗保障方式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
坚守本来
坚守本来就是要守正,始终坚持中国医保的根本特色、根本法则、根本方针和根本经验。只有坚守本来,才能不忘由来,不忘初心使命;只有坚守本来,才能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开创未来,使中国特色医保之路越走越宽广。概括地讲,就是要做到六个始终坚持。
其一,始终坚持党中央对我国医保事业的统一领导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这是我国医保最根本的特色和最显著的特征,也是中国医保得以安身立命、行稳致远的“根”和“魂”。
其二,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福祉美好需要的制度目标。这个目标既宏阔又平实。说到底,就是要让“人人有医保”,解除全体人民疾病医疗的后顾之忧。
其三,始终坚持健全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这是实现医保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基础、发挥制度引领作用和制度影响力前提的基础。
其四,始终坚持“保基本”的指导方针,旗帜鲜明地反对任何形式的“民粹主义”“泛福利化”和“福利赶超”等不良倾向。这是确保中国医保制度行稳致远的根本大计。
其五,始终坚持“三医”协同,并创新构建多方参与协同治理的医保新治理格局。这是坚持走共建共治共享、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之路,促进“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的时代要求。
其六,始终坚持医保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医保现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尤其要注重提升新时代医保人的治理胜任力。只有这样,才能将我国医保的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变为治理效能,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充实、幸福感更丰满、安全感更可靠。
开创未来
知其由来,坚守本来,目的是更好地开创未来。开创未来,就是要在新阶段、新征程中开创新的局面,也就是说,不但要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走中国特色医保之路,而且还要使这条路越走越宽广。
开创未来,概括地说就是要从“有没有”走向“好不好”。在千头万绪、错综复杂的任务面前,要善于运用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集中精力解决好主要矛盾和关键重大环节,以期引领、盘活全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特别注重在以下五个方面持续用心用情用力,开创出新的局面、提升到新的高度。
其一,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思想自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最大的政治。将医保定位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坐标上,从中国式现代化全局和战略的需要去谋划和推进医保事业,以医保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硬道理”。
其二,以健全制度为引领,增强制度影响力。应主要在三个方面持续用力。一是以公平统一为着重点,健全完善以基本医保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使之臻于更加成熟和定型。二是按照“织密网、兜底线、建机制”的要求,继续深化医保制度改革,着力健全完善均衡可持续的筹资机制、公平适度的待遇保障机制、管用高效的医保支付机制、严密有力的基金综合监管体制机制等基础性、关键性运行机制。三是按照安全规范的制度规则,增强制度刚性约束,凡属“顶层设计”“待遇清单”“保障范围和标准”一类的重大政策,只能由中央政府决策,实现“全国一盘棋”。
其三,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体系,着力解决不同程度上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保障不足与保障过度并存的突出问题。一是要持续在增进公平(包括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权利公平)、依法施保、确保安全、协同发展、强化治理等五个重大关键环节发力。二是要规范统一医疗救助制度、夯实筑牢反贫困长效机制,防范出现规模性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风险。三是要切实加大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等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建设的力度,增强整体综合保障实力。
其四,创新医保治理格局。中国特色医保之路越走越宽广,需要有与之相适配的治理格局支撑。要将“三医”协同提升为“多方参与、协同治理”的医保新的治理格局。当前,应以深化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引领性改革)、药品耗材集采(激励性改革)、基金综合监管(关键性改革)等重点改革为切入点和突破口,逐步形成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多方参与、协同治理”新治理格局,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这一条很关键。只有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中国特色医保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广;中国医保之路越走越宽广,也要体现在“三医”协调发展和治理上。
其五,切实提升医保队伍治理胜任力。随着形势的变化和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医保治理从“信息时代”向“智能时代”的转变,对医保队伍治理胜任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首先,要求医保人要有很好的综合素质,即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有能力(即医保“四有”人才);其次,还要有医保专业知识,以及经济学、法学、统计学、社会学、信息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成为新时代复合型医保治理人才。在长期的实践中,还有两个深刻启示必须引起重视。一是中国特色医保是有温度的人文医保,无论现代科技(如人工智能)如何发展,其只能帮助我们提高运行管理的精准度和工作效率,但不能代替人的理智和情感,只有有情怀的医保人才能最终把暖心的人文关怀做到家、做到位。二是中国特色的医保是全体人民共建共治共护共享的医保制度,这就昭示我们,医保不但要“保”和“管”(保障和管理)而且还要“教”和“护”(教育和维护)。要通过深入持久的医保宣传教育,让人人明白、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维护医保制度,这个制度才能行稳致远,中国特色医保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原标题:坚定自信 守正创新 使中国特色医保之路越走越宽广
作者 | 王东进 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
来源 | 中国医疗保险
编辑 | 于杏林 何作为
热点文章